VR新闻

不用直接阅读报纸或观看视频,一款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使人置身于新闻故事现场并沉浸其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体验故事本身。

20141120102453_3549.jpg

虚拟现实世界中新闻事故现场


简介


不用直接阅读报纸或观看视频,一款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使人置身于新闻故事现场并沉浸其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体验故事本身。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虚拟现实设备已经触手可及,用虚拟现实报道新闻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如果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那视频就能表达更多的意思,VR可能成为记者或各大品牌提供引人入胜的内容的终极方式。不是讲故事,而是把观众置入故事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这可能会是虚拟现实给新闻业带来的巨变。


新闻“虚拟”之后,改变的不仅是呈现方式,合作模式、媒介伦理等都需要重新考量。


在新闻报道越来越技术化的今天,似乎任何一项科技成果都有被应用到报道中的可能。


应用介绍


沉浸式新闻


1.《新闻周刊》


记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还原犯罪现场,《新闻周刊》记者Nonny de la Peña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Trayvon Martin枪击案、展现叙利亚难民的真实生活、探索世界上人迹罕至的地方。


20150622094602_5883.jpg

BBC新闻


2.BBC "Be Everywhere"


BBC全球新闻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推出一个新的互动贸易活动来展示如何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中播送个人的、便携式以及需要的新闻。


使用直接邮件并认定 "Be Everywhere"的虚拟现实观众遍布全球各地,有针对性的潜在和现有的客户可以探索一个完全沉浸式的360度视频体验。


装了"Be Everywhere "应用程序 的智能手机(可以在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和谷歌的Play 商店买到)和观看设备,用户可以在虚拟演播室看到 Babita Sharma的主持人。360度体验意味着观众可以在Babita 展示品牌的数字产品以及广告商利益的时候看到幕后的场景。

   

Emblematic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成为目击者


对于某些类型的故事而言,插入评论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虚拟现实有潜力把观众带入任何一个场景,甚至让观众处在某个当事人的境地之中。故事讲述者完全可以让我们通过主人公或其他目击者的视角来看整个事情,而这也就是虚拟现实迈上全新台阶的时候。


无论是新闻还是小说,当你制作故事的时候,你试图运用自己的内在感受,向人们呈现你脑海中的体验。没有什么东西比虚拟现实更能做到这一点了。



在应用虚拟技术进行报道时又遭遇了哪些问题和挑战?


案例介绍


谁第一个吃螃蟹?3组虚拟现实新闻产品


1.南加州大学:Project Syria


南加州大学互动媒体实验室带来的“Project Syria”,旨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内战中的叙利亚。进入体验模式,每一位体验者都置身于叙利亚繁忙的大街上,跟随着体验者的视角,我们看到的是忙碌嘈杂的集市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不过很快,砰地一声巨响,体验者立刻能感受到身边腾起了烟雾以及爆炸特有的硫磺味。短暂的耳鸣和近乎晕厥的体验让每一个体验者仿佛真的亲临了爆炸现场。


体验者可以看到慌乱中奔走的大人和儿童,甚至可以闻到受伤者血液的腥味混杂着焦土特有的阵阵恶臭。


整个体验过程中,读者身临其境,仿佛就置身于叙利亚刚刚遭受炸弹袭击的街道上。


2.媒体人Nonny:Hunger in Los Angeles


饥饿的洛杉矶 时长3分29秒


和南加州大学互动媒体实验室的产品相类似,作为前Newsweek记者,Nonny也把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了突发事件之中,这一次她把目光对准了等待救济的洛杉矶贫民。

对于现代美国人而言,饥饿仿佛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而在Nonny看来,这依然是困扰许多国家的症结所在。“事实上,即便是在美国本土饥饿也潜藏在我们身边。”Nonny如是说。


Hunger in Los Angeles的场景设定在8月炎热的洛杉矶。几位城市贫民在骄阳下焦急地等待着救济食品的发放。


3.一位糖尿病人突发癫痫倒在地上,不停地抽搐。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者可以近距离的直视瘫倒在地的老人。他脸上的表情,痛苦的呻吟声以及不断抽搐的身体,体验者通过所佩戴的头盔都能够身临其境的感知。


除了老人之外,体验者还能以第一视角目睹围观者的表情、反应。这种近距离的强烈感官刺激在很多体验者脑海中深深印上了事发当时的恐惧、无助。


心有余悸的体验者随即可以看到女工作人员无奈地叫喊。“人太多了!人太多了!”是的,洛杉矶街角的救济所不过是全球饥饿人群的一个剪影。更多饱受饥饿折磨的人远在视频之外,我们甚至都不曾认为他们真的存在。


很快,有项目相关联的慈善机构就收到了大量的捐款,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带给新闻的变化。它让新闻更有力度。”


3.《纽约时报》:Walking New York


《纽约时报》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来试水虚拟现实技术。他们推出了“Walking New York”这款虚拟技术体验式产品。


你可以通过浏览整个纽约地图,选择你想去的地方。


不过要想身临其境地感受纽约市的壮美风景,你必须配备能够实现虚拟现实场景的“头盔”才行。


20150127120911_0342.jpg

Emblematic Group公司播报新闻的虚拟现实设备


新闻“虚拟”之路怎么走?不只是技术革新那么简单


1.光有概念不够,还需合作平台


虚拟现实报道,光有好的概念还不够。即便是类似《纽约时报》这样的传媒机构,也无法通过一己之力玩转虚拟现实技术。概念之外,操作成本、专业技术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因此,新闻机构开始尝试和科技公司进行合作。


2.暴力场面,如何“正确”地虚拟化?


眼下很多媒体对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业的运用一片叫好。不过也有观察者指出过分逼真的还原效果有时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很多新闻人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战地新闻和犯罪报道上,但那些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将如何体验这类新闻?如果让一位饱受战争创伤的人再度体验生死一线的那些逼真场面,无异于是对用户的二次伤害。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业的运用还需要经历新闻伦理的拷问。


如果虚拟现实技术大量的普及到新闻业中,那么那些血腥残酷的场面将对包括那些暴力事件受害者、退伍老兵等等PTSD潜在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闻游戏化是好是坏?新闻业“虚拟的未来”终将到来


人们真的需要虚拟现实下的新闻产品么?事实上,对于虚拟现实在新闻业中的运用,VRSE的创始人Chris Milk看来虚拟现实仅仅是新闻表达的语言,新闻的核心还是输出内容。而在当下的产品中,做到技术和内容平衡的并不太多。更何况传媒机构真的有这么多钱投入到虚拟现实技术上去么?毕竟不同于游戏,很多新闻直至今天依然是免费的。


虽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很多科技行业、新闻业从业人员还是信心满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