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
杜比是英国R.M.DOLBY博士的中译名,他在美国设立的杜比实验室,先后发明了杜比降噪系统、杜比环绕声系统等多项技术,对电影音响和家庭音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家庭中常常用到的杜比技术主要包括杜比降噪系统和杜比环绕声系统。
杜比公司Logo
杜比是英国R.M.DOLBY博士的中译名,他在美国设立的杜比实验室,先后发明了杜比降噪系统、杜比环绕声系统等多项技术,对电影音响和家庭音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家庭中常常用到的杜比技术主要包括杜比降噪系统和杜比环绕声系统。
公司历程简介
1965年——研制出能针对多种音频降噪的第一台杜比A型降噪器(A代表音频Audio)诞生。
1967年——杜比开始研制出B型降噪技术,并决定向厂家授权使用杜比技术。
1968年——在英国成立了以“杜比实验室”命名的公司,后于1976年将公司总部迁至美国加州旧金山。
1970年——杜比开始推广发行具有杜比B型特性编码的预录音卡带的概念。
1974年——杜比的授权厂家已达47家,包括了所有消费类音响器材的主要生产厂家。
1982年——杜比推出了Dolby Surround(杜比环绕声),这是Dolby电影环绕声的升级方案。
1984年——杜比就与中国电影行业开始合作,为中国发展电影、广播和消费类市场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
1991年——开发出杜比数码环绕声系统(Dolby Surround DigitaI), 即AC-3系统。
1992年——杜比数字音频编码技术(AC-3)首次为电影所采用,该影片为曾经轰动一时的《蝙蝠侠归来》
1995年——杜比数字成为NTSC DVD 和美国ATSC 数字电视的标准。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Ray Dolby先生国家技术奖章。
1999年——杜比由于其在DVD技术的成就荣膺艾美卓越技术开发奖。
2002年——第一套采用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的原厂配置车载音响系统诞生(Volvo XC90)
2005年——是杜比创立4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年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号为“DLB”。
2010年——杜比在北京成立杜比中国研究与工程中心,是杜比在亚洲的首座研究与工程中心。
2013年——杜比携手美国卢卡斯影业公司联合组建深圳市杜比数字影音有限公司,全面进军中国家庭影院市场的第一步。
产品介绍
拥有先进的音效技术
杜比降噪系统主要用来降低录音或放音的噪声。在70年代就已经广泛地用于家用录音机中,那时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录音机和原声音乐磁带上标有的符号,其意思就是表示该机具有杜比降噪功能,该磁带则是采用杜比降噪方式录制的。当然,这种录音磁带只有在带有杜比降噪系统的录音机中放音才能获得满意的降噪效果。
杜比环绕声系统则是美国杜比实验室为改善立体声质量而研制成功的影院音响系统。在立体声电影院中,为了给观众创造出身临其境的空间感觉,除左右声道外,还装了能强化银幕上声音效果的中置声道和能使观众获得环境气氛与特殊效果感觉的环绕声道。
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DOLBYPro-LogicSurround),是对第一代“杜比环绕声系统”进行改进后的第二代家用视听环绕声系统,发布于1987年。从80年代末到如今,已广泛用于录像机、LD、VCD等影视节目声音效果的录制中,当然,其解码系统也就自然地落户到AV功放中了。
杜比数码是一种比以往各种方式更为先进的高质量数码音频编码格式,该系统设置互相独立的6个声道,它们是全频带的左,右,中置,左环绕,右环绕,再加上1个120HZ以下的超低音声道,因而又称作5.1声道。
加入VR
与Jaunt合作的作品《《Live and
Let Die》》
2015年2月杜比实验室宣布和Jaunt合作,为其拍摄的360度视频内容提供音效支持,提升影像级虚拟现实作品的临在感,作品分别为:《Live and Let Die》由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的表演,灾难片《Kaiju Fury》节选片段,以及惊悚电影《黑色弥撒》(Black Mass)。
在2016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有两部VR作品也在New Frontier上展出——《Collisions》和《Chapter 2: The Misdemeanor》,杜比在音效方面提供给了技术支持。目前在杜比官方推出了支持VR影像内容制作的音配技术。